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武漢設計研究院上周向陜西煤業(yè)化工集團有限公司提交一份設計稿:一條綿延750千米的地下輸煤管道,每年運量在1000萬噸。它將是當下全球最長、運量最大的輸煤管道,由陜西煤化集團投資70億元,在2013年建成投運。
繼水運、公路、鐵路之后,管道運輸被稱為煤炭的第四種運輸方式。相比其他三種運輸方式,管道運輸埋在地下不占用土地,不會造成損耗,而建設投資是鐵路的1/5,運行費用也只是鐵路的1/3。
為確保這條輸煤管道萬無一失建成,中煤武漢院已投資10億元建設產業(yè)園,以長達10千米的輸煤管道模擬實驗室為主體,技術細節(jié)的研究、安裝、調試、培訓等都將在這里完成,成為建設輸煤管道的大后方和調控室。
據(jù)了解,早在上世紀70年代,美國曾經建設完成一條運煤管道,長450千米,每年運煤500萬噸,2005年停運。前蘇聯(lián)也曾建過一條,但在試運行階段就發(fā)生煤漿堵塞,中途夭折。此后,全球再沒有新的運煤管道出現(xiàn)。
上世紀80年代,中國也曾經計劃建一條輸煤管道,中煤武漢院把方案都已做好,從陜西經河北到山東。但由于投資方破產,此項目沒了下文。盡管如此,武漢設計研究院認定,管道運煤方式的經濟性和環(huán)保效果遲早會成為投資佳選。之前幾十年間,中煤武漢院不斷在管道運煤技術領域攻關,并斥資數(shù)千萬元建全球功能最完善的管道運煤模擬實驗室,儲備相關技術,自行設計在線監(jiān)測系統(tǒng),可以為現(xiàn)實中的管道提供監(jiān)測服務,隨時預警并解決問題,在這一領域保持了絕對領先地位。